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選單開關

:::

大溪里

列印[另開新視窗]

大溪

       本里於大溪川谷口地帶,乃入蘭之後,所經的第一長河,因之稱為大溪,本地因溪得名。本里面積15.39平方公里,居民528戶,2132人,原以陳、林、吳、李、黃為大。大里在清代屬於大溪庄;日據初期,明治三十三年(1900)的行政區域,將大溪庄分為大溪、內大溪、罟寮、橋板湖四庄,次年(1901)將四庄重新併為大溪庄;大正九年(1920)改大溪庄為大字,下轄外大溪、內大溪、合興(由罟寮、橋板湖合併)三小字;光復之後,將大溪、內大溪合併為大溪里,由罟寮、橋板湖合併的合興為合興里;民國67(1978)原龜山島居民遷村至此,建仁澤社區以為安置,大溪、龜山里併。

        八十六 年十月二十一日仁澤社區的龜山島移民,陳請鎮代會要求將仁澤社區自大溪里劃出,恢復原「龜山里」行政區,或更名為「龜山新村」。迄九十年七月一日將大溪里九至十二鄰分割,恢復龜山里建置。日據日期,楊旺樹曾在大溪河畔設酒廠,以泉水生產米酒及紅酒,由烏石港輸出,主要運銷宜蘭三郡、臺北、基隆等地。一時大溪紅酒名聞遐邇,後因日本政府實施專賣制度,宜蘭地區內所有酒廠全為政府收購,成立宜蘭酒廠而廢業。

        由於沿海有天然灣澳,昭和九年(1934)建有漁港,居民多賴捕魚為生,聚落呈集村景觀;光復後,政府鑑於港口年久失修,漁船難以停泊,乃於民國42~44年重新重修、疏濬;民國60年更以600萬完成第二漁港(又稱大溪新港),並於64年再度擴建,成為本鎮最主要的漁港,並有漁市場,每日下午3點後,漁船陸續進港,市場交易熱絡,假日更成為觀光客流連駐足之地,成為本里一大特色。

        本里居民多營漁撈,以魩仔魚、蝦、紫菜、石花菜等為主要海產。境內主要公共設施有火車站、新舊漁港、大溪魚市場、里民活動中心、派出所、自來水廠、天主堂、大溪托兒等。

        民國44年年間大陳義胞撤退來臺,於民國45年(1956)由政府安頓於本里忠孝新村,又於民國67年(1978)3月1日行政區劃整編,將該村劃歸合興里。里內較大的廟宇有二,分別為大安廟、明山寺等。桃源谷為本里風景區,其北方有石盤寮瀑布、鷹石尖等,假日遊客甚多;往明山寺路上在夏日可見螢火蟲。

close